在城市的喧嚣与宁静交织之处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用双手赋予平凡物件以灵魂,以精湛技艺雕琢出生活的诗意,他们便是手工艺人,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专注于手中的一凿一锤、一针一线,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,长期高强度、高专注度的手工劳作,却常常给他们的耳朵带来无声的威胁。
手工艺人的工作环境往往较为嘈杂,木匠在木屑纷飞中挥舞着电锯,铁匠在熊熊炉火旁奋力捶打,嘈杂的机器声、金属碰撞声不绝于耳,长期暴露在这样的噪音环境下,他们的内耳毛细胞极易受损,起初,可能只是偶尔感觉耳鸣,像有轻微的蝉鸣声在耳边萦绕,但并未引起太多重视,随着时间推移,耳鸣愈发频繁,听力也逐渐下降,原本能清晰听见的细微声音变得模糊,与家人朋友交流时,常常需要对方提高音量,这才惊觉听力问题的严重性。
除了噪音,一些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也暗藏隐患,比如陶艺制作,在陶轮高速旋转时,会产生尖锐的高频噪音,手工艺人在专注塑形时,往往忽略了对耳朵的防护,还有传统的竹编工艺,编制者需要近距离处理竹条,过程中竹子的摩擦声等也会对听力造成慢性损伤,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细节,如同隐匿的“杀手”,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他们的听力。
作为耳鼻喉科医生,我深知听力对于手工艺人的重要性,它不仅关乎他们与外界的交流,更维系着他们的艺术生命,一旦听力受损,他们在创作时对声音细节的捕捉会大打折扣,作品的质量也可能受到影响,我常常提醒手工艺人们要重视听力保护,工作时务必佩戴专业的耳塞或耳罩,这些小小的防护工具能有效阻隔大部分噪音,合理安排工作时间,避免长时间连续处于嘈杂环境中,给耳朵留出休息调整的机会。
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也至关重要,通过听力测试,能及时发现听力的细微变化,以便在早期采取干预措施,若不幸出现听力下降,应尽快就医,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虽然部分听力损失可能无法完全恢复,但通过药物治疗、佩戴助听器等方式,可以最大程度减缓听力衰退,让手工艺人继续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。
手工艺人的世界因声音而生动,他们用双手奏响生活的乐章,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关于耳朵的关怀与守护,让这份独特的艺术之美得以长久延续,让他们能在宁静与和谐的“耳”界中,继续编织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。
发表评论
手工艺人耳边的守护乐章,是时间与匠心的温柔对话,每一针一线都奏响着传承的旋律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