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工作中,各类意外导致的耳部损伤并不鲜见,其中因轨道车引发的耳部创伤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诊疗要点。
轨道车运行环境复杂,速度较快,一旦发生意外,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往往较为严重,当轨道车出现碰撞、侧翻等事故时,强大的冲击力会通过多种途径传导至耳部,乘客身体在瞬间的剧烈晃动、撞击,可能使耳部周围组织受到挤压、挫伤,进而影响到耳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。
从耳部损伤的具体表现来看,外耳道损伤较为常见,轨道车事故中,尖锐物体的碰撞或飞溅物的冲击,可导致外耳道皮肤撕裂、出血,患者会感到耳部剧痛,伴有明显的耳部堵塞感,检查时能发现外耳道黏膜破损,严重时可见软骨部或骨部骨折,外耳道变形。
鼓膜穿孔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,强大的气压变化或直接的外力冲击,容易造成鼓膜破裂,患者会突然出现耳部听力下降、耳鸣,耳内有闷胀感,有时还会伴有少量耳道出血,鼓膜穿孔的形态多样,可为圆形、椭圆形或不规则形。
内耳损伤相对更为隐匿但后果严重,内耳受到剧烈震动或冲击后,可能引发内耳震荡、迷路损伤等,患者除了听力下降外,还可能出现眩晕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平衡功能。
对于轨道车所致的耳部损伤,准确诊断至关重要,详细询问受伤经过,包括轨道车事故的具体情况、受伤时耳部的受力方式等,耳部专科检查是关键,通过耳镜检查可清晰观察外耳道和鼓膜的损伤情况,纯音听力测试能评估听力受损程度,必要时还需进行影像学检查,如颞骨 CT,以明确内耳及周围骨质的损伤状况。
治疗方案则需根据损伤程度而定,对于外耳道轻度损伤,主要是清洁伤口、预防感染,促进愈合;鼓膜穿孔较小且无感染迹象时,可采取保守治疗,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,多数穿孔可在 3 - 4 周内自行愈合;若穿孔较大或长期不愈合,则可能需要手术修补,内耳损伤的治疗较为复杂,需综合考虑患者症状,给予改善微循环、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,部分患者还可能需要配合康复训练来缓解眩晕症状,提高听力和平衡功能。
耳鼻喉科医生在面对轨道车引发的耳部损伤时,要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,准确诊断、合理治疗,最大程度减少患者耳部功能的损害,帮助患者恢复健康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