溺水是常见的意外事故,尤其在夏季,游泳爱好者众多,溺水风险随之增加,当发生溺水事件时,除了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外,耳鼻咽喉部位的损伤及后续处理也不容忽视。
溺水者被救上岸后,首先要确保呼吸道通畅,清除口鼻内的泥沙、水草等异物,这一过程中,要特别留意耳鼻咽喉部有无明显外伤,比如外耳道可能会因水的冲击或外力碰撞而出现损伤,表现为耳道出血、疼痛等,若鼓膜受损,可能会有耳内闷胀感、听力下降,严重时还会出现耳鸣,鼻腔也可能有损伤,如鼻黏膜出血、肿胀等,甚至可能出现鼻骨骨折,影响呼吸及面部外观。
对于耳部损伤,外耳道少量出血时,可先用干净棉球轻轻擦拭,避免用力挤压,若怀疑鼓膜穿孔,切不可向耳内滴入任何液体,以免引起感染,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,避免耳部进水,一般较小的鼓膜穿孔可在数周内自行愈合,但如果出现听力持续下降、耳部流脓等情况,需及时就医,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。
鼻腔损伤时,若仅有鼻黏膜少量出血,可通过按压鼻翼数分钟来止血,若出血较多,可使用麻黄碱滴鼻液等收缩鼻腔黏膜血管的药物,帮助止血,对于鼻骨骨折,需尽早进行复位治疗,一般在伤后 2 - 3 周内进行效果较好,复位后要注意避免外力再次撞击鼻部,防止骨折复发。
溺水还可能导致中耳感染,因为水进入中耳后,容易滋生细菌,引发炎症,患者会感到耳部疼痛加剧,听力进一步下降,伴有发热、头痛等症状,一旦确诊为中耳炎,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,足量足疗程用药,以控制感染,防止病情迁延不愈,导致听力永久性损害。
溺水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,这也会影响呼吸道功能,进而对耳鼻咽喉部产生间接影响,所以在救治溺水患者时,要全面评估病情,多学科协作,给予患者最恰当的治疗,最大程度减少溺水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害,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。
添加新评论